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,感應加熱行業也在不斷地發展,使電子元器件無論是質量方面、效能方面, 還是可靠性方面,都有了很大的進步。下面中頻感應設備廠家德道電子工作人員為我們詳細介紹2019年感應加熱設備的發展趨勢。

感應加熱設備基本原理
使金屬物體中的渦流隨頻率的升高,而集中在金屬表層環流。這樣就可以通過控制工作電流的頻率,實現對金屬物體加熱深度的控制。既能提高加工工藝,又使能量被充分地利用。 當用于整體退火等透熱時,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大,這時可以將工作頻率降低;當用于表面淬火等熱處理時,它們需要的加熱深度小,這時則可以將工作頻率升高。另一方面,對于體積較小的工件或管材、板材,選用高頻加熱方式,對于體積較大的工件,選用中頻加熱設備。由于感應加熱時間短、速度快,并且還是非接觸式(加熱物體不需要與感應圈接觸)的加熱。所以,比其它的加熱方式氧化輕微,必要時易于進行氣體保護。
感應加熱技術的近期發展:
我國感應加熱在工業上的應用,起步于20 世紀50 年代,在機床制造、紡織機制造、汽車、拖拉機工業等部門應用最早,當時的感應加熱技術,絕大部分來自前蘇聯,少部分來自捷克、比利時等國家。50 年代末,我國已自制出電子管式高頻電源與機械式中頻發電機,感應熔煉、感應透熱、淬火、介質加熱等各種設備與工藝相繼在工業上得到應用。60 年代后,各個部門、企業在自力更生精神鼓舞下,研制出晶閘管中頻電源,改進了電子管式高頻電源,并設計、制造了各種型式的淬火機床,其典型結構已匯編入原機械部第六設計院的淬火機床圖集,共計5 5 種。對外開放以來,通過出國考察、進口設備、引進技術等多種渠道,工業發達國家的現代感應加熱技術逐漸進入了我國工業的各個部門,使感應加熱這一節能、高效、自動化、高重現性、環保的技術更有效地得到利用。
目前,感應加熱電源在中頻頻段主要采用晶閘管,超音頻頻段主要采用IGBT,而在高頻頻段,由于SIT存在高導通損耗等缺熱電源通常飛功熱風率較大,對功率器件、無源器件、電纜、布線、接地和屏蔽等均有許多特殊要求。因此,實現感應加熱電源高頻地方加熱電源的發展。
感應加熱設備在體積方面也更為小型化、微型化。這為感應加熱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條件與空間。 在生成與處理,控制與保護,調節與顯示等方面,都更多地運用了可靠性更高、穩定性更好、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數字電路。在功率元件上,中頻加熱爐更是從耗能大、效率低、工作電壓高、輻射量較大的電子管,一代代地經晶閘管、場效應管(MOSFET),發展到了IGBT。 整機的電源利用率已經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(電子管電源利用率只有約百分之六十),冷卻水比電子管產品節約了約百分之六十。并且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連續工作。這樣不但可以在白天正常使用,還可以在用電低峰電費折扣期的夜間工作。
由于中頻加熱設備具有耗能少,用電省,加熱速度快,無污染、無噪聲、無需預熱、不易氧化、便于氣體保護、可自動控制、具備多項智能保護、安全可靠、易于操作,可不間斷地連續工作等優點。越來越多的廠家、客戶,從煤炭加熱,柴油加熱,液化氣加熱,以及電爐、電烘箱加熱,轉換到了中頻感應式加熱設備上來!無論是國企、民營,還是私營、外企,凡是金屬熱處理、金屬熱加工、金屬焊接和金屬熔煉、提煉等行業,越來越多地采用了中頻感應加熱設備。因此,市場十分廣闊!
感應加熱技術目前對金屬材料加熱效率最高、速度最快,且低耗環保。它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金屬材料的熱加工、熱處理、熱裝配及焊接、熔煉等工藝中。它不但可以對工件整體加熱,還能對工件局部的針對性加熱;可實現工件的深層透熱,也可只對其表面、表層集中加熱;不但可對金屬材料直接加熱,也可對非金屬材料進行間接式加熱。等等。因此,感應加熱技術必將越來越應用廣泛。
目前國內全自動感應加熱設備廠家雖然在不斷增多,漸漸達到飽和狀態,但總體上感應加熱設備市場沒有形成統一戰線,發展很雜,且不平衡。有很多的大的生產供應商已經在海外設立維護維修點,但是在國內都是各自為政。讓國外的企業在我國的縫隙可鉆,從而使一些小型的生產供應商生產的產品不能及時的投入市場,面臨生產資金不足,可能會鎖死生產供應商的發展渠道。
隨著國家政策對行業發展的支持,目前我國在各個省和大型城市,已經成立了各個行業的協會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感應加熱設備、淬火熱處理設備、調質熱處理生產線也將會成立自己的協會,來統一制定產品的生產質量、工藝,以及出售價格,從而自發的抵制國外企業對我國感應加熱設備市場的沖擊,這對我國全自動智能化感應加熱設備的發展起到了保護性作用。